-
Description
- 張大千自1960年代晚期至1970年代前期,其山水畫風由淺絳、青綠寫意山水轉為墨色華滋淋漓一路,《泛舟垂釣》即為此時期山水結構最為特出的一作,以倪瓚「一河兩岸」的佈局,藉由墨色層次的敷暈、皴擦勾染的搭配,將山水物象的呼應與平衡展現於畫幅之中。張氏突破傳統的規範,以破墨法疊染,以墨色濃淡相間展現大寫意山水的渾厚氣度,闊筆揮灑、細筆皴染,讓河景與邊岸一望便知是傳統中國山水的風貌,盡顯其胸中丘壑之開合有度與爽朗明快。
《泛舟垂釣》取平遠、深遠之法,山石河岸作景少用筆法、僅以細筆勾勒形廓,用淡赭、石青與墨色渲染出光線的陰陽向背之面:前景以濃墨提添汀洲水草、近枝雜樹之景;中幅留白處理將畫面淨空,觀之顯露流水潺潺之虛無貌;後景則寫文士垂釣,依傍的邊岸遠山由遠及近的映入眼簾,孤舟獨行江面,虛實之間凸顯出畫境的悠遠空靈。畫中款題明代沈周山水冊詩句「釣竿七尺玉,夕陽千疊山」與畫景相映成趣,此即畫眼所在:張大千周遊世界,走遍名山勝景無數,其胸中逸氣已然呈顯在其山水景致之中,更展露出傳統文人畫中天人合一的境界。